紐西蘭的幼稚園沒有規定家長可以陪讀的時間,有些私立學校希望家長陪一兩個星期就好,我們去的公立學校則歡迎家長隨時參與學生的活動。也因為有這樣的陪讀經驗,讓我對於幼稚園教育又有更深的認識,有一些感受一定要寫下來提醒自己


 



 


紐西蘭的學制很有意思,孩子在滿五歲那一天進小學(也就是每個人進小學的日期不同,直到第二年二月份新學期開始才會全部一起升班),所以公立幼稚園只針對三四歲,就是等於台灣小班跟中班的孩子。我們這一所公立幼稚園分為上午班跟下午班,上午班大多是四歲多的大小孩,一星期上五天,其中星期一跟星期五時間比較久,上到快一點結束(為了讓孩子習慣小學的作息),一但有人滿五歲進入小學後,空缺就由下午班的孩子中年紀最大的遞補上去,下午班則只上星期二三四。上午班跟下午班各有42個孩子,老師有三個,師生比約1:14,另外還有一個實習老師,跟兩個行政人員。至於費用上,紐西蘭政府提供每週20小時免費幼兒教育,所以是免費,但是學校表示若家長願意補政府補助的不足,可以每小時樂捐50 cent(約台幣12),所以我們一週的學費是台幣九十元。


 


私立幼稚園的情形就不太一樣,有些從滿兩歲開始收,有些滿六個月就會收,有些可以選擇上半天或是一整天,有些則是跟公立一樣分上午班跟下午班,但是一樣到滿五歲那一天進小學。私立幼稚園的師生比從1:41:14都有,我們星期二跟星期四上午去的教會私立幼稚園有30個學生跟四個老師,師生比大約是1:7,感覺還不錯。費用上,若是該私立幼稚園有參與政府補助教育的活動,則每小時樂捐該校不足的部分依學校規定不同,聽到有些是一小時1.5(台幣37),但是我們去的教會學校未參與政府補助措施,所以一小時是4(台幣約一百元),所以一星期要六百元,個人覺得貴了點,但是因為老師跟孩子的互動很多,所以算值得了。況且,跟台灣動輒上萬元的月費來比,這樣的〔全美幼稚園〕算是便宜了吧?!


 



說小綱小維上幼稚園是〔上課〕,好像太嚴重了一點,因為他們真的就只是去〔玩〕。在公立學校孩子一進校門掛好書包,孩子學習把自己的名牌貼到出席表上後(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名字),之後就是自由活動時間,孩子就戶外玩一玩,室內玩一玩(黏土、剪紙、教具、角色扮演、音樂、閱讀等等),然後afternoon tea,孩子就自己去吃一吃水果,然後繼續自由活動,直到結束前的最後二十分鐘是整理時間(tide up),整理完後是mat time,大家會聚在一起老師帶動唱,或是說說故事,然後就放學。我們去的私立學校也是差不多,自由活動時間雖然是孩子自行選擇,但是老師會到桌邊去跟孩子一起玩,順便引導孩子做一些活動,mat time的時間也比較久,而且有主題教學,像這一週的主題是狗,所以就會念一些狗狗的繪本,玩狗狗找骨頭的團體遊戲,也找真的狗狗來學校給孩子看看等等(但是,這跟台灣的主題教學比起來真的很沒料吧….)



 



 


有時我會想,若幼稚園真的什麼都不教,這樣跟一般保母或是說長輩帶有啥兩樣? 說真的,我還滿喜歡台灣幼稚園的主題教學,不是教注音符號或數學那些,而是很簡單地談談交通工具,或是談談葉子,談談蝸牛等的議題,讀讀相關繪本,看看真的蝸牛,做些簡單實驗等,這些應該都可以弄得很有趣………,唉,果然是魚與熊掌不可皆得,…..如果這邊的幼稚園可以每天固定半小時進行主題,三個老師分成三個主題,學生自由選擇要加入哪一個主題,這樣不也不錯?! 畢竟透過老師的適度引導,孩子的視野與知識真的會不同。


但是,雖然紐西蘭幼稚園教育還真沒教些什麼,我發現,孩子在自由選擇的過程中,反而都很專心致力於自己所想做的事情上,不會像花蝴蝶一樣飛來飛去。對孩子來說,戶外活動玩砂玩水的持續度當然很高,但是我發現對於室內的拼圖或是剪貼桌也是,只要是自己圍到剪貼桌旁的孩子都很有耐心,很專心於要創造些作品,自己圍到拼圖區的孩子也是,不會因為難拼就跑走,反而會試圖解決問題,這真的很難得。這種主動學習的態度可能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很深,西方父母較不會干預孩子,東方父母對孩子的生活有較高的掌控度,難怪之前聽過一些傳說,說亞洲孩子到幼稚園常常會呆呆站在那裡一整天不曉得要幹麼,我想這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一直是安排好的,連在家教育也是,現在是語言時間,是數學時間,是美勞時間等等,所以當孩子要自行選擇時反而變成一種困難。


 



 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 


有時想想,台灣的幼兒教學還真不錯,像我們以後要念的幼稚園最強的就是主題教學,一個主題連貫於藝術課程、體適能課程、英文課程等等,讓孩子得以各個角度進行單一主題的探索,孩子可以用畫筆、用身體來體驗單一主題,以主題來擴展自己的中英文語彙,主題的進行也以孩子為主,讓孩子引導整個主題的走向,這也符合孩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,我覺得這真的很不錯。


可惜,在紐西蘭這樣的主題教學可能要等到滿五歲進入小學才會進行,因為他們認為幼稚園孩子最大的工作就是〔玩〕。這裡小學的教育很活,回家的功課很少或是說沒有,只有老師每天依孩子程度給的閱讀要在家完成,但是上課期間鼓勵孩子表達,自行獨立思考,自行做決定,自由創作,例如我姪女等於台灣小五,她每一週的功課就是自己決定要探索某一個英文字母開頭的字(從開學開始每一週依順序A~Z),像之前寫到L,她就以她的名字Leanne為主題,寫了很多關於自己的事,也要畫很多插圖,上很多顏色,P就寫她最愛的piano,找很多音樂相關的資料,一些深奧的音樂用字都出來了,甚至做了小小鋼琴模型,O就寫奧林匹克運動會,把所有關於奧林匹克的資料都找出來,然後自己整理,自己插畫….,這真的比台灣一板一眼的小學教育好,因為孩子在這之中已經學會如何做決定,如何找資料,如何整理,與如何表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甜心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