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常常覺得我們這一輩的年輕人很可憐,


上一代長輩多半教育水準不高,思想傳統,對子女比較要求,


這一代偏偏又不夠傳統,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,希望孩子以後能飛就盡量飛,


想當然爾,以後我們這一代當孤單老人的機會很高


上一代一直拉,下一代想要他飛,身處這種思想觀念轉變的時刻,內心難免會有不平,會有衝突。


有人說,這種價值衝突似乎比較會發生在教育程度高的年輕人身上,


但是,我觀察身邊很多的例子,其實教育程度不是唯一的關鍵,自幼的家庭關係似乎是更重要的因素,


有人只有國中畢業,一樣不懂孝道;有人雖然讀到博士,但是與父母的關係建立得很好,並不因為書讀得多就不孝順。


養而方知父母恩,這是真的,想到自己辛苦帶小孩,想到我爸媽到現在仍然源源不絕的愛,我超級感恩我爸媽,


如果有需要為了我爸媽上山下海,我絕對去,不只我這樣說,我家老爺也這樣說(媽!安啦!!);


但是,孝順似乎又是強求不來的,這很殘忍,但這是真的,


如果父母只是因為生了所以要養,養小孩的過程又用錯方法導致親子關係緊張,


如果父母的觀念沒有隨著兒女的成長而改變,仍然視兒女為財產,可以呼來喚去,而非相互尊重‧‧‧


那麼,扣上傳統與孝順責任的帽子,做著應該卻不由衷的事,真的只能說是可悲,是身為長輩的可悲。



我從來就不是傳統的好媳婦,還好這並未造成很大的問題,


我想主要也是因為我有個同樣不傳統的大姑在替我[背書]與[做保],


這很像要刮別人的鬍子前,先刮自己的,要要求別人家的女兒之前,也請先要求自己家的,


原則統一,標準一致,自然不容易引起問題;但是如果只選對自己有利的來當標準,我想一定天下大亂。


如果傳統是唯一原則,大姑婚前就說結婚後要住娘家,婚後也確實如此,這恐怕有違傳統;


如果傳統是唯一原則,大姑嫁做生意的人家,恐怕週末假日不上班也得幫忙顧店,這與事實不符;


還好傳統不是原則,她住娘家陪伴婆婆,我們不用擔心晚上只有婆婆一個人在家;


還好傳統不是原則,我要回紐西蘭,陪我父母住幾個月也都不會是問題;


還好傳統不是原則,她不用黎明即起灑掃庭除,我也不用張羅三餐餵飽一堆人的肚子;


還好傳統不是原則,雞湯不一定要我來燉,她也可以打理婆婆的三餐,報答養育多年的親恩。


 


婆婆生病這一段期間,說真的,大家都很辛苦,還好所有的療程都已結束,


現在就只要調養氣息,養回體力,就可以恢復以前的生活;


這一段期間,每次遇到一些三姑六婆鄰居,他們都很喜歡問我婆婆的事,


問我煮什麼給她吃?問我不好照顧對不對之類的?好像等著看好戲的觀眾,


我不想裝高尚,我的確不是像先生或大姑一樣由衷地,孝順地照顧著她(請原諒我的坦白),


畢竟,婆婆不是照顧我長大的娘家媽媽,養育之恩有限,心的距離也沒那麼近,


但是,我都可以主動關心路邊的老人家或醫院的病患,她是老爺的媽媽,我當然會更加用力的關心。


癌症病人多少會有情緒,化療電療的不適很容易讓人陷入低潮,


看電視新聞報導悲苦社會現象也會紅眼框的我,看著唯一的婆婆在難過,心怎麼可能不揪在一起,


但是,也因為心理距離可以抓開,我才可以從中解離出來,在平穩的情緒中照顧她,


老實說,很多時候,我是秉持著[助人為快樂之本]的力量在撐著,再不行,我都想這是累積自己的[福報]...


每當我娘家媽媽打電話關心我的時候,我都叫她不用擔心,我真的每天都很快樂,這是真的...(果真助人是快樂之本)。


 


我知道很多孝順的媳婦會做很多很了不起的事,很遺憾,我不是那種人,


但是,這三個多月來,連續五個星期的電療是我陪她去,每次的回診也是我在陪(廢話!!我沒上班呀),


我每天到婆家報到,打蔬果汁或米漿,準備中餐跟晚餐,


有時聽她哭,有時鼓勵她打棉被發洩情緒,有時候就只是坐著陪她看電視,


雖然沒有準備靈芝與燕窩(只有雞精),沒有泡人參與當歸當茶喝(只有紅棗枸杞跟黑糖),


雖然不像傳統媳婦一樣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,沒有做到死,


但是,說真的,我問心無愧,因為傳統一向就不是這一家的原則。


 


終於,我們走過來了,


雖然這三個月時間不算長,但是至少把原本以為撐不過的療程做完了,


接下來是另一個開始,養回體力,調整體質,抗癌之路才剛要開始,


親愛的婆婆,也請您繼續加油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甜心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