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星期一,我以愛心志工的身分代表孩子學校參加了一個研習,


這是個小團體的研習課程,12位學員,總共兩天的課程,以相隔一周的方式進行,


其實這個研習主要是給[高關懷學生]的國中小家長參加的,就是中輟生、逃家離家孩子的家長,


家長是第二順位,志工是第三順位,現場有4位是家中有這樣的孩子(拒學的國中生),


其餘都是有興趣的家長或志工,可見現在的家長真的都很熱心,


而且,真的,有機會可以為孩子做點事是很開心的!!


 


一整天的活動很豐富,帶領的老師妙語如珠,讓整場活動的投入度都很高,


早上的時間,帶領老師分享很多教養的心得,


在看似閒聊,但實而學習的歷程中,學員們大家互相認識,也漸漸卸下心防;


下午的時間,老師下猛藥,到團體室做了類似心理劇的活動,


讓其中一位高關懷孩子的家長,可以站在[更高的位置]感受她正面臨的教養困境,


讓自己跳脫現有困擾,讓自己可以看到自己,可以看到孩子,


不只主角哭花臉,老師與現場成員也都哭成一團,


我真的很久沒接觸心理諮商與治療,...但是這種[剝洋蔥]式,坦誠相見的感覺真的很迷人呀!!


(下圖...,其實,百貨公司的周年慶也很迷人...)



或許自己本身心理學的背景,感覺帶領老師的東西跟自己的觀念很契合,


雖然說對自己幫助並不大,但是有種[走正確道路]的被認同感,


我一直很重視孩子的情緒,孩子的姨婆也一直都有給我很好的指導,


我很喜歡跟孩子[澄清情緒],小孩對情緒的感受是很模糊的,


他只覺得不舒服,覺得怪,然後就容易鬧情緒,卻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,


我也喜歡跟孩子一起[反省],睡前利用跟上帝禱告的機會,反省一整天的大小事,


只是希望讓孩子站在比較高的位置,可以覺知到自己的狀況,然後[放下它]。


那天主辦高中的輔導老師提了一個問題,感覺跟自己的狀況很像,


我們試著以這樣的方式帶領自己的小孩,也果真養出頗為柔軟的孩子,


但是等小孩到[真正]的世界時,並未因為這樣而更加自在或是融入群體,


那位老師也開始質疑這樣的養育方式是否恰當...,其實我也是...,


但是,就如同之前我問過姨婆的,老師的回答也是如此...,


臨床上可以看到很多現在人有心理適應不良的狀況,而起因多半是家庭,


[家庭會傷人]是真的,[天下有不是的父母]也是事實,


因為小時候父母的錯誤對待方式,不論是忽略、或是責罵,其實會讓人越來越不敢表達情緒,


一個縮起來的自我,真的不太健康,


我看,還是繼續吧,希望我可以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。



在這裡摘錄幾段老師的話,跟大家分享...


[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]...


當孩子發生事情時,先站在他的立場感受他的心情吧!!  給予同理、表達了解,先關懷他的心情,心情穩了,孩子感覺被瞭解了,要他說出事情就容易了。或許孩子現在還小,叫他說他還願意告訴我們,但是等孩子長大了,若是父母沒有先處理孩子的心情(當然也包括自己的心情),那道[溝通之門]是很容易被孩子關起來的!!


[忽略是對孩子最大的殺手!!]....


這種忽略指的不只是生活照顧上的忽略,而是包含對孩子身為獨立個體心靈的忽略、對孩子情緒感受的忽略。這一點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很難做到,每天忙亂的生活,父母往往催促聲多過關心問後,希望小孩趕緊完成課業、希望他們快點上床睡覺,對目標達成與否的關心,往往多過於對孩子生活中成長與情緒的的肯定...。


[親子間不要理性,要感性]...


家不是講理的地方。很多時候,情出來了,理自然才會到。


 


老師舉出很多例子,帶領我們仔細覺察處理方式的奧妙之處,


印象很深的一個是,小孩抱著15分的考卷回家,通常父母看到這種成績大概都會昏倒,


這種[敏感時刻],父母的作法候不是[落井下石]....,早就告訴過你要努力,你就是不聽,


要不就是忍住心中的火說,假裝沒事地說,[沒關係,下次要努力...] ...,


這個老師她只說一句[你...辛苦了]...,


是呀!! 看到自己抱著15分的考卷,孩子心裡應該也不好受吧?! 會質疑自己是否真的沒能力?


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? 擔心會不會影響同學對自己的看法? 還是老師對自己的印象?


更恐怖的是還要回家找父母親簽名,孩子心裡應該也怕,也擔心吧?!


是呀,這個過程,這些情緒,對孩子來說也很辛苦的,


父母的一句[辛苦了],讓孩子的情緒得到認同,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在安全的環境,


不須捍衛自己、不需狡辯、不必受罰、不必擔心,


心放下了,心門開了,孩子的感受出得來,父母的教養也才進得去...。


(下圖: 7-11集點很好用的就是10點可以換cold stone買一送一,感覺很划算...)



呵呵,教養真是一門大學問,教養也很像在做實驗,


汪培庭的新書說,如果你覺得孩子難教,那是你的教養方式有問題,真的是這樣,


宿命也很有趣,現在的難教是過去幾年親子教養所種的果,


而現在正在種樹的我們,怎麼會知道這樹種得好不好? 對不對? 這也得好幾年後才會知道。


雖然有很多人無法認同教養專家們的說法,因為專家們的看法也常常相互矛盾,公說婆說都有理,


但是,抱著多參考的方式,融和各家說法與作法,都試試看,


畢竟,父母的愛是不變的,但是分寸的拿捏真的是很奧妙呀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甜心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